COD去除剂是一种用于降低废水中化学需氧量(COD)的化学药剂,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、生活污水等领域。
性能特点:
1.高效降解
快速分解有机物,显著降低COD值,去除率可达60%~90%(具体取决于水质和药剂类型)。
2.广谱适用性
适用于多种废水(如印染、造纸、食品加工、化工、制药等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)。
3.环保性
部分产品为无机复合物,无重金属残留,污泥产量少;氧化型药剂(如过硫酸盐)可能产生少量副产物。
4.操作简便
无需复杂设备,直接投加,反应时间短(通常10~60分钟)。
5.pH适应性
部分药剂在宽pH范围(6~10)内有效,强氧化型需调节pH至适宜范围。
常见类型及适用场景:
1.氧化型COD去除剂
成分:过硫酸盐、高铁酸盐、臭氧等。
适用: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(如酚类、染料废水)。
2.絮凝沉淀型
成分:聚合氯化铝(PAC)、聚丙烯酰胺(PAM)等。
适用:胶体或悬浮物导致的COD(需配合沉淀工艺)。
3.生物增效型
成分:微生物菌剂+营养剂。
适用:生化系统强化(如污水处理厂生化段)。
使用方法
1. 投加量确定
小试实验:取废水样,按梯度投加(如100~1000mg/L),搅拌反应后测COD,确定最佳投加量。
参考范围:通常为0.5~5kg/吨水(具体以实验为准)。
2. 投加步骤
步骤1:调节废水pH至中性或药剂要求范围(如氧化剂需pH=3~4)。
步骤2:将药剂稀释10~20倍后,缓慢加入废水池(如曝气池、反应池)。
步骤3:搅拌或曝气30~60分钟,确保充分反应。
步骤4:絮凝型药剂需静置沉淀,上清液排放或进入下一处理单元。
3. 注意事项
安全防护:佩戴手套、护目镜,避免直接接触氧化性强的药剂。
混合均匀:避免局部过量导致效果下降。
配合工艺:可与生化法联用(如前置氧化或后置深度处理)。
储存:阴凉干燥处,避免与酸、碱混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