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散剂的使用量是影响涂料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。用量不足会导致颜料分散不均,而用量过多则可能引起副作用(如泡沫、流挂等)。因此,确定分散剂的最佳使用量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。以下是确定分散剂使用量的科学方法和步骤:
一、影响分散剂用量的关键因素
1.颜料类型
不同颜料(如钛白粉、炭黑、有机颜料)的表面积和表面性质不同,需调整分散剂用量。
例如,高比表面积的纳米颜料(如碳纳米管)需要更多分散剂。
2.颜料浓度
颜料浓度越高,所需分散剂量越大。通常以颜料质量百分比(Pigment Weight, PW)计算。
3.涂料体系
水性、溶剂型或UV固化涂料对分散剂的相容性和用量要求不同。
例如,水性涂料中分散剂用量通常高于溶剂型涂料。
4.分散剂类型
不同分散剂的活性成分含量和分散效率不同,需根据产品说明书推荐用量调整。
5.工艺条件
研磨时间、搅拌速度等工艺参数会影响分散剂的实际用量。
二、确定分散剂用量的步骤
1. 初步估算
根据颜料类型和分散剂特性,参考以下经验范围:
无机颜料(如钛白粉):0.5%-2% PW
有机颜料(如酞菁蓝):1%-3% PW
纳米颜料(如碳纳米管):3%-10% PW
2. 实验室小试
步骤:
1.准备一系列不同分散剂用量的样品(如0.5%、1%、1.5%、2% PW)。
2.在相同条件下研磨和分散颜料。
3.测试涂料的黏度、光泽、颜色均匀性等性能。
目标:找到性能最佳且用量最少的点。
3. 流变学测试
使用流变仪测量涂料的黏度和剪切应力,确定分散剂用量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。
例如,黏度过低可能表明分散剂过量。
4. 储存稳定性测试
将涂料样品在高温(如50°C)或低温(如4°C)下储存,观察是否出现沉降、分层或结块。
选择在长期储存中表现稳定的分散剂用量。
5. 实际应用验证
将实验室优化的配方应用于实际生产中,验证其性能和成本效益。
三、分散剂用量的优化技巧
1.分步添加
在研磨阶段加入部分分散剂(如总量的70%),剩余部分在调漆阶段加入,以提高分散效率。
2.复合使用
将不同类型分散剂(如离子型+高分子型)复合使用,可降低总用量并提升性能。
3.动态调整
根据生产条件(如温度、湿度)和原料批次变化,动态调整分散剂用量。
四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1. 分散剂过量
表现:涂料黏度过低、流挂、产生泡沫。
解决:减少分散剂用量,或添加消泡剂。
2. 分散剂不足
表现:颜料团聚、颜色不均、光泽度低。
解决:逐步增加分散剂用量,直至性能达标。
3. 相容性问题
表现:涂料分层或絮凝。
解决:更换分散剂类型,或调整配方pH值。
五、总结
分散剂用量的确定是一个科学性与经验性结合的过程。通过初步估算、实验室小试、流变学测试和实际验证,可以找到最佳用量。同时,分步添加、复合使用和动态调整等技巧可进一步提升分散效率和经济性。最终目标是实现颜料的高效分散、涂料性能的优化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。